
會議推薦:零碳世界、氫啟未來:2022中國(西部)氫能產業大會
3月6日消息,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推進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
“氫能作為一種來源廣泛、清潔低碳、靈活高效、應用場景豐富的新型能源,是實現可再生能源大規模、跨季節儲運輸的最佳方案之一。”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所長汪鵬飛表示,能源革命必須實現“雙碳”目標,但這并不意味著有了再生能源就可以高枕無憂。
“可再生能源具有間隙性、隨機性和波動性,導致電源側與負荷側不匹配、本地消納能力不足等問題。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增加,棄電問題將更加嚴重。”為此,汪鵬飛委員建議建立“源網荷儲”一體化能源供給和消費體系,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汪鵬飛委員在調研中發現,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液氫儲運技術和裝備仍存在較大差距,大規模、低成本的液氫儲運技術仍面臨諸多挑戰。“這是‘卡脖子’的技術瓶頸。”為此,汪鵬飛委員表示,從以下三個方面推進工作:一是開展高效大型氫液化系統核心關鍵裝備技術,突破安全大規模氫液化關鍵技術;二是發展液氫儲運技術和關鍵裝備,實現氫能長距離、大規模經濟運輸儲存;三是整合大規模氫制備、液化、運輸等產業技術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氫能綜合利用產業鏈,助力實現能源安全和“雙碳”目標。
作為制造業基層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內燃機工種技能大師、新品試制工段工段長許燕妮也關注氫能的應用。
“雖然中國鋰電產業鏈的生產能力在世界上處于絕對主導地位,但與核心材料相關的兩種小金屬儲量僅占世界的9%和1%左右,產業鏈的安全性不可控。”為此,她建議以鋰電池為主的動力電池不能滿足資源獨立的自主要求,需要從能源安全的角度發展氫能產業。
就在去年年底,中國第一臺商用車燃氫發動機正式發布,標志著大規模、低成本氫利用的關鍵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燃氫發動機不僅具有氫能利用高效率,而且解決了里程焦慮、污染轉移等問題。燃氫發動機是內燃機行業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技術路徑。”許燕妮代表示,盡快出臺和完善氫內燃機政策法規,加強氫能基礎設施建設。一旦技術成熟,基礎設施完善,燃氫發動機的應用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