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啟未來網獲悉,10月13日,挪威船級社發布第六版能源轉型展望,在其《2022年能源轉型展望》報告中表示,能源載體對于難以減排的行業(如制造業和海運業的高溫工藝)的脫碳至關重要,與直接電氣化相比,氫氣目前“效率低且價格貴”。
該報告發現,氫氣在21世紀30年代初的制造業中會形成一定規模,預計到2030年末氨和甲醇等氫氣衍生物的使用將會有所提升,但是挪威船級社預測,到2050年,氫氣僅滿足全球能源需求的5%,是凈零能源組合所需水平的三分之一。
報告指出,“可再生和低碳氫對于難以減排的部門脫碳以及實現巴黎協定目標至關重要。為了實現巴黎目標,到本世紀中期,氫氣需要滿足約15%的世界能源需求,并且預測了全球氫氣攝取量。”
挪威船級社預計,來自專用可再生能源和電網的綠氫將成為主要的生產方式,而藍氫在某些工藝中仍將很重要,如氨生產。
此外,挪威船級社預計,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在2030年后僅在道路運輸中發揮作用,同時指出由于“將電力轉換為氫氣時會出現顯著的能量損失(兩倍)”,FCEV的整體油井到車輪效率只能達到25-35%。
報告指出氫氣有潛力取代柴油或非電氣化鐵路,盡管預計在德國法蘭克福附近運營的27列氫氣列車,但根據報告稱:“預計不會在鐵路運輸中大規模使用氣態能源載體(例如氫氣),這是由于鐵路貨運的牽引功率受限、需要政府支持以及主要鐵路軌道沿線缺乏氫燃料基礎設施等障礙造成的。”
在航空領域,挪威船級社預計到2050年,純氫和氫基電子燃料將占能源使用的17%左右,盡管由于飛機設計限制,電子燃料占比可能會比純氫多三倍的份額。
此外,該報告預計少量氫氣將用于鋼鐵、化學石化、水泥以及其它制成品等行業。
報告寫道,“對能源安全的追求,尤其是在歐洲,將在中期加快向可再生能源和氫氣的過渡,超過短期內碳氫化合物產量翻倍的目標。然而,只有歐洲和實施制裁的國家去說服其他國家實現能源多樣化,這樣才會影響全球對化石燃料的需求,并加速全球的綠色轉型。”
盡管強調了整個氫能價值鏈的顯著增長,但氫能理事會與麥肯錫發布的《氫能洞察2022》報告發現,只有不到10%的氫能項目達成最終投資決策(FID)。
FID的價值在過去半年從20億美元增長到220億美元,但實際情況增長“明顯”緩慢,目前多達680個大規模提案,價值2400億美元的直接投資。
挪威船級社認為在通向凈零的道路路線上,需要看到比今天更多的“政策干預”,必須推廣包括更高碳稅和補貼、鼓勵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以及更明智的監管和標準等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