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正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國際氫能委員會呼吁各國加強氫能開發合作。未來十年,公私合作應繼續加大對氫能產業的投資和政策支持。
國際氫能委員會指出,到2030年,綠色氫的需求量將增長到7500萬噸,其中三分之二將來自鋼鐵、工業、交通、航空和海運等新興市場。行業的最終目標是,到2050年,氫能將占到零碳排放解決方案總量的20%。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格拉斯哥召開時,國際氫能委員會呼吁各國、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共同努力,在全球范圍內實施已宣布的氫能計劃,讓世界步入正軌以實現氣候目標。
氫經濟的發展與電能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必須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實現全球深度脫碳,使各國能夠實現氣候目標,促進綠色經濟增長并創造可持續的就業機會。國際氫能委員會針對氫能的碳減排潛力提出了最新的綜合數據,以及建議和指南,力求為可再生低碳氫能創造更有利的政策框架。
國際氫能委員會的“零凈氫”報告顯示,到本世紀中葉,氫可以為超過五分之一的最終能源需求提供低成本脫碳解決方案,累計減少800億噸二氧化碳——這將是實現全球變暖不超過1.5°C目標的基本解決方案。
未來十年,全球對可再生低碳氫能源的需求將增長50%。到2030年,將轉化為二氧化碳年減排量,相當于英國、法國和比利時的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總和。但是,要實現這一切,還需要大力擴大生產,完善基礎設施,推動氫能應用。
現在氫能產業已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全球在建大型項目520多個,將實現電解槽總產能超過900億瓦,直接投資1600億美元。然而,更密切的公私合作對于增加投資至關重要:到 2030 年,投資需要翻兩番,才能使世界走上凈零增長的軌道。只有在未來十年持續投入資金支持,我們才能降低成本,同時逐步將氫氣產量提高到 2050 年實現全球氣候目標所需的水平。
與《零凈氫》報告一同發布的《低碳和可再生氫政策指南》,是對不同市場成熟度、不同產業價值鏈下的數十項氫能政策措施的首次綜合評估。它展示了一套有效的政策和監管措施如何為投資者提供必要的中短期和長期遠見,幫助降低項目風險,從而降低氫成本,促進氫能產業對資金的吸收,并刺激跨境投資邊境貿易。它還明確了在政策設計中需要考慮與發展氫經濟相關的社會價值和利益,以促進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國際氫能委員會聯合主席、液化空氣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諾·波蒂埃(Beno?t Potier)表示:“全球變暖是這個時代的一個關鍵挑戰。氫現在被廣泛認為是一個成功實現能源轉型的關鍵因素。為了加快氫能的推廣,政府和行業必須共同發揮其潛力,實現凈零目標。國際氫能委員會今天發布的數據和政策指南在 COP26 的背景下至關重要。我們呼吁政策制定者和行業共同采取行動,實現既定的減排計劃,為成功過渡到氫能鋪平道路。”
國際氫能委員會聯合主席、康明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湯姆·萊恩巴格(Tom Linebarger)表示:“氫能可以讓全球經濟實現經濟高效的脫碳。氫氣投資有顯著上升趨勢,但大規模轉型需要強有力的伙伴關系和政策支持,調動公共和私人資源‘史無前例’,我們期待與各國政府就未來氫能問題進行合作。”
國際氫能委員會執行董事達里爾·威爾森(Daryl Wilson)補充說:“簡而言之,沒有氫就沒有氣候解決方案。我們從以往風能、太陽能等技術的應用經驗得知,在早期的市場開拓階段,前瞻性的投資和政策支持可以快速降低成本,實現產業的高速規?;渴稹N覀兊淖钚聢蟾娌粌H定義了氫能將如何發展成為一種能源,以幫助到 2050 年實現氣候解決方案,而且還為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在未來十年繼續增加投資。”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