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以來,張家港已投入運營的新能源客車有481輛,占運輸車輛總數的60% 。
目前,張家港正積極進行整合社會各方信息資源,加速氫能全產業鏈布局。“近年來,張家港在制氫、儲氫、氫燃料電池及零部件制造等關鍵環節和領域逐步發力。截至目前,已形成系統完備的氫能經濟生態圈體系,為正在建設中的“中國氫能港”打下堅實基礎,助力城市綠色低碳發展。”
氫能以其來源豐富、清潔無污染、能量密度大、可再生、易存儲、用途多樣等優點,被視為全球能源管理系統可持續不斷發展的主要研究路徑之一,未來將對我國能源產業結構進行轉型和兌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發揮重要影響作用。
曾靠紡織、化工、冶金等傳統文化產業發展崛起的張家港,自2009年起就開始研究謀劃新產業布局,為達到促進全市電子工業企業轉型進行升級的目的,成功培育了過材料、新能源、高端技術裝備等戰略性新興信息產業。2019年,張家港又發布了氫能發展規劃,提出到2035年建成“中國氫港”,并將氫能打造成為張家港的新支柱產業。
盡管我國國內多地都在不斷上馬氫能產業,但張家港卻有其獨特發展優勢。
張家港作為一個中國港口城市,物流車、商用車、重型柴油卡車集聚影響程度高,這些問題車輛管理將成為交通清潔化的重點突破口,同時說明張家港有發展氫能產業的強大訴求。
“柴改氫,開創氫能重卡時代,應從我國港口企業開始,優先投入發展氫能源技術商用物流車。”中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生產工程院原副院長干勇在會上明確指出,氫燃料動力電池的特點是一個適合進行長距離、重載量的物流車使用,港口企業貨物吞吐量大,若將柴油重卡改為氫能重卡,能明顯降低環境污染物排放;同時發展港口城市地區副產氫的來源較豐富,且運送便利,可提高氫能供應的經濟社會效益。
此外,張家港已經具備良好的氫能產業基礎。公開材料顯示,早在2017年,該市就已集聚了富瑞氫能、中集圣達因,以及華荷氫電、氫云新能源等一批處于國內市場領先戰略地位的氫氣儲運裝備制造企業與創新思維能力具有較強的氫燃料電池管理企業,全市氫能產業經濟產值已達到約53億元。隨著氫燃料電池初創企業的不斷涌現,氫燃料電池行業的規模正處于爆炸式增長的初期,現在正是加強氫能源行業的發展是恰當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