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在中石化首個兆瓦級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以下簡稱“綠電制氫項目”)建設現場可以看到各種設備安裝就緒,國內外技術專家正在全力調試設備,為實現順利投產做最終準備。
“綠電制氫”項目于2021年8月被中石化列入氫能技術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課題,由中原油田、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廣州工程有限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共同建設,努力建設中石化第一個風光電兆瓦級質子交換膜制氫、儲運及加注多系統集中裝置,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工程建設模式,打造可再生資源綠氫產業發展示范樣板和科研創新平臺,為我國綠氫產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自今年3月開工以來,“綠電制氫”項目經過7個多月的緊張建設,已于11月20日順利實現中交(完成工藝運行路線上的所有建設內容,工藝運行路線全部貫通,可以進行系統試壓、水電聯運等工作)。中原油田油氣加工技術服務中心經理梁建偉表示:“此舉意味著該項目從施工階段進入開車準備階段。接下來,項目參建各方將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為年底實現項目投產做好全面沖刺。”
其間,“綠電制氫”該項目的關鍵設備——中國最大的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設備已成功吊裝。中原油田儀表及自控專業高級專家王傳欽表示:“作為中石化首個兆瓦級可再生電力電解水制氫示范項目,質子膜電解水制氫工藝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先例’。我們力爭率先做出成功案例,為在全國示范推廣打造濮陽樣板。”
為確保項目高質量推進,作為“綠電制氫”項目建設牽頭單位,中原油田成立項目運行工作組,下設工藝管理、設備管理、物資供應、施工管理等專業組,并倒排工期、“掛圖作戰”,編制了項目設計、物資采購、合規性辦理、工程施工等專項計劃表。
進入施工階段后,中原油田油氣加工技術服務中心通過組織勞動競賽,切實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我們克服疫情對施工帶來的影響,采取現場和例會協調的方式,確保施工進度踏上項目建設節點。與此同時,我們還與設備廠家的工程師開展技術交流,熟練掌握設備組裝關鍵點,確保項目順利實現中交。”中原油田油氣加工技術服務中心制氫車間負責人劉建軍表示。
為確保項目施工安全,中原油田油氣加工技術服務中心成立專項檢查組,對項目風險把控和現場標準化管理進行全面檢查,立即整改發現的問題。此外,服務中心派技術專家到現場,確保施工過程中發現和解決質量問題。
據了解,“綠電制氫”項目采用質子膜電解水制氫工藝,全過程無污染物排放,設備可隨開隨停,便于就地消納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波動性強的可再生“綠電”。項目投產后,可以說產高純度“綠氫”1.12噸,估計年耗可再生電力電量2520萬千瓦時,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1.4萬多噸。
“下一步,我們將科學統籌,在確保安全環保的前提下,穩步推進項目開工準備,確保項目一次開車成功、產品一次合格、環保一次達標,盡快發揮項目綜合效益。”梁建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