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能產業作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主要抓手之一,已成為2021年的熱門賽道。今年,中國各地相繼出臺了氫能產業鏈背景下的相關政策,氫能產業也迎來了快速發展。同時,臨近年底,a股市場的氫能板塊再次受到市場的追捧。12月16日,氫能概念股掀起漲停潮,致遠新能、恒光股份、華電重工、龍泉股份、京城股份、美錦能源、鎮海股份、蘭石重裝、九豐能源、藍科高新、凱龍股份、石化機械等紛紛漲停。
“氫能的發展是國家能源轉型和產業調整的重大戰略方向,也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起點。2019年,氫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2020年,《能源法》征求意見稿將氫能納入能源范疇。2021年,國家批準北京、上海、廣東等三個城市群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進一步明確了加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的決心。上海積極實施國家氫能產業發展戰略,以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為突破口,基礎設施布局超前,推廣燃料電池汽車1483輛,占全國20%。建成加氫站10座,燃料電池系統等關鍵部件取得突破,產業建設日益完善,嘉定區、臨港等產業基地初步形成?!?2月14日,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劉平在2021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表示。
劉平透露,上海目前正在加強頂層規劃設計,發布上海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實施計劃,形成近千億的產出規模,推廣1萬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同時,充分發揮上海的主導作用,牽頭與蘇州、南通、嘉興、淄博、鄂爾多斯、能源化工基地合作,完成5000輛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任務,緊緊圍繞一體化,打造產業規模最大、生態環境最好、整體競爭力最強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集群。
氫能賽道“破局”之路
在中國推進“雙碳”戰略的過程中,如何實現清潔能源的大規模安全有效利用無疑是關鍵環節,氫能應用最廣泛的市場也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燃料電池從鋰到氫的轉換。
今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指出深入實施柴油車(機)清潔行動,基本淘汰國家三級及以下排放標準汽車,促進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有序推廣清潔能源汽車。
上海也再次走在全國前列。
據了解,在14日的高峰論壇上,上海燃氣集團也是國內最大的集制氣、銷售、調度、管網于一體的燃氣集團(以下簡稱上燃集團)正式發布了第四代產品——“超越-神舟200”大功率燃料電池發動機,也是國內首款采用混合動力氫循環(HHM-Hybrid Hydrogen Module)技術開發的創新產品。此外,上燃集團還發布了新一代氫魔盒和行業領先的燃料電池智慧檢測技術——諾德(NODS)云醫生,燃料電池系統PCU功能集成度達到9合1,比行業五合一系列產品集成度更高。與上一代產品相比,系統可靠性顯著提高,引領行業燃料電池系統向輕量化、高集成度、高能量密度加速發展;諾德(NODS)云醫生AI檢測技術可以實現系統健康狀態的智能診斷、自我調節和修復功能、高功能、長壽命、耐候性等市場競爭優勢,更適應用領域,可以實現不同的場景覆蓋。
同時,基于氫安全管理策略和同軸多級減壓技術,我國首款獲得第三方權威認證的70MPa多功能綜合減壓閥組“巖竹”系列產品同步推出,穩定輸出壓力達到0.5MPa-2MPa,全壽命出口壓力波動<±20%。與國際市場主流產品相比,減壓比更寬,穩定性更高。目前,該產品具有燃料電池汽車的大規模配套能力。
“超越-神舟200發動機額定功率達到200kW,質量功率密度達到760w/kg,最高效率達到60%,使用壽命超過15000小時。與單泵方案相比,創新的混動氫循環技術(HHM-Hybrid Hydrogen Module)實現了1%-100%的無界限突破,實現了更節能、更高效的氫動力混動技術,未來可大大降低系統氫耗,實現能力將提高10%?!鄙先技瘓F董事長張天羽在論壇上說。
在應用場景方面,上燃集團聚焦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多領域的深度合作,積極拓展氫能多元化應用場景,與房地產、物流、鋼鐵、船舶等領域的多家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與簽約,包括聯合愛情地產打造中國首個社區熱電聯供項目,與美錦能源、螞蟻物流、氫車熟路共同探索零碳物流運輸體系,與無錫蠡湖集團、大連海事大學共同開發中國第一艘氫燃料電池游艇等,共同構建氫能全場景、全領域生態建設。
“作為上海汽車的重陣,我們一直支持氫能的發展。2001年,我們的燃料電池汽車在這里扎根并不斷壯大。上海嘉定區率先布局燃料電池汽車產業。2006年,中國首個示范運營加氫站落戶嘉定區。通過十多年的產業鏈發展,我們的汽車產業發展新動能加速了整個城市的發展,聚集了包括上燃動力在內的重塑能源等自主創新企業。最近,我們的汽車城正式獲得上海智能汽車軟件園的批準。作為兩個首批國家試點項目的重要承載區,這兩個試點項目也是今年整個汽車領域的亮點。嘉定區正在全力搶占新能源汽車特別是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的產業制高點,抓住燃料電池汽車的出風口,引領氫能領先動能,加快建設極聚效應強、世界級產業中心?!睂Υ?,上海嘉定區副區長李峰當天透露。
機遇與挑戰并存
在當天的論壇上,中國氫能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余卓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全球氫能市場上,雖然中國20年前就開始研究,但在技術上并不是絕對優勢。日本在過去多年的氫能投資、研究和使用方面處于領先地位,而中國、美國和德國排在第二梯隊。
“氫能具有規模大、周期長的優點,可以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動力時間和空間轉移。它可以永久保存,并可以運輸到任何地方。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個低成本、大規模、綠色經濟的新體系。新能源燃料電池技術促進了汽車分布式發電和新興產業的發展,這是燃料電池汽車只利用氫能的一種。我們可以在3-5分鐘內充電,添加氫燃料,添加足夠后,續航里程可達500-1000公里以上,是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解決方案。此外,這種能量密度高的氫能可以用于分布式熱電供應,包括深海潛器或無人機?!痹谡劦綒淠艿那熬皶r,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在當天的視頻演講中表示。
干勇進一步指出,目前我國氫能利用的重點是開創氫能重卡時代,重型柴油車氫燃料電池的應用將是當務之急。由于柴油車氮氧化物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的8.3%,顆粒排放量也占很大比例。與那些特殊地區相比,港口和碼頭是重型柴油車密集的地方,污染相當嚴重。
“氫燃料電池不同于鋰電池的特點。在49噸柴油車上安裝鋰動力電池是不可能的。電池的重量太重了,氫燃料電池可以實現這一目標。由于能量密度高,在密集的港口,如果我們進行示范,第一副產氫量大,第二海上風電后運輸方便,其他海上方式運輸的氫源便于在港口重型卡車燃料車上應用,因此港口是最好的應用示范點?!备捎卤硎尽?/span>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