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產業鏈不完整,氫的使用成本太高?最新發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區臨港新區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及示范應用措施》,啟動支持發展關鍵零部件制造、支持氫供應鏈建設、支持應用場景建設和產業生態化建設等22項措施,在臨港新區谷地努力打造國際氫能。
鼓勵燃料電池汽車“奔跑DORA”
經過五年多的創新發展,臨港新區氫氣產業已形成產業鏈、應用場景、制度創新和綜合物流四大優勢。然而,新區管委會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企業氫價高、氫難、新氫產品可靠性等幾個痛點,已成為“雞還是蛋”的問題。
坪孝路站是新區首個聯合建設站,預計2021年底建成投產。首批6輛氫燃料公交車也已投入運行。東海大橋客車已成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現場的重點,管委會希望在政策支持下,應用現場能夠盡可能多的使用。
這些措施鼓勵燃料電池汽車跑得更快。4年內行駛里程超過5萬公里的中型卡車、機場車輛、港口車輛;四年來,郵政物流環衛渣土車、中型客車、城市客車、通勤客車里程超過8萬公里;在4年內行駛10萬公里以上的重型卡車一旦被認可,將每年給予固定獎勵。
這些措施也引導了氫氣市場價格的有序運行。對氫終端零售價不超過35元/公斤的,按氫的實際銷售情況給予溢價獎勵。銷售零碳氫生產附近可再生能源的商家將獲得每公斤25元的獎勵,并在2025年底前不予退款。
在東海大橋、洋山深水港等特定區域和道路上,給予燃料電池汽車優先通行權,方便車輛使用。同時,新區內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將獲得相關通行費和停車費的支持。
推動氫能產業鏈有序發展
展望未來,管委會期待特斯拉和寧德時代在氫能領域也能在產業鏈上取得良好發展。目前,新區已聚集了上海氫晨、上海致臻、上海湯峰等十余家上下級企業,初步形成了反應器、雙極板、膜電極等核心零部件產業鏈。
根據《若干辦法》,對在燃料電池汽車關鍵核心部件和高端氫能裝備方面取得技術突破并填補國內空白的園區企業或研發機構,給予相關項目固定資產投資政策支持。
在燃料電池汽車方面,項目將重點配套動力系統和反應器、膜電極、雙極板、質子交換膜、催化劑、碳紙、空壓機、氫循環系統、儲氫氣瓶閥等關鍵核心部件。在高端氫能裝備方面,重點支持電解水制氫、氫氣壓縮機、充氫機、儲氫供氫等成套設備及關鍵核心部件的落地和著陸。
在產業鏈前端,支持海上風電、光伏等近零碳制氫,支持液氨、甲醇等低碳制氫,鼓勵園區、洋山深水港等建設儲氫設施。灘涂和其他未使用的土地,以及近海水域。
建設和完善氫能產業生態系統
新能源的開發離不開資金、技術創新和人力資源的支持。該措施支持氫創新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研發中心、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研究機構、檢驗檢測機構、計量檢測平臺等機構建設。
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優質企業或項目提供融資擔保支持,對符合現行政策的優質企業通過銀行獲得生產、研發、經營貸款提供貼息支持。依托上海證監局支持的臨港新區領導小組辦公室、上交所臨港新區資本市場服務基地等平臺,積極推動優質氫能企業上市,符合現行政策的,給予相應的獎勵資金。
支持將符合條件的氫能企業納入重點人才引進機構,加強重點人才引進安置服務,加強人才住房租賃、子女就學、醫療服務、創新創業等保障。同時,發改委還將改革涉氫項目行政審批機制,安排委員統籌服務重點涉氫項目。探索非化工園區現場制氫、生產、儲存、儲存一體化加氫站、非固定加氫站建設等領域改革創新,進一步加快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