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化石能源出口國之一,俄羅斯一直在遠離全球汽車工業的電氣化浪潮。如今,隨著政府發出各種信號,俄羅斯汽車業或將迎來“綠色”轉型。
近日,莫斯科宣布計劃大幅增加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數量。同時,俄將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公交車隊的“綠色”改造。據悉俄羅斯將以莫斯科為交通能源轉型試點城市,為國家積累轉型經驗。
眾所周知,電動車不適合在極冷的環境中行駛,由于天氣寒冷,電池續航里程會大大縮短。作為一個陸地面積近三分之一位于北極圈的國家,俄羅斯最終會不會把“電氣化”作為其交通運輸業轉型的主要路徑?
莫斯科綠色交通轉型試點
由于種種原因,俄羅斯電動汽車的普及率遠遠落后于其他歐洲國家。據《俄羅斯日報》報道,2021年1月至5月,俄羅斯僅售出650輛電動車。即便如此,這個數字是去年同期的7倍。因此,在電動汽車市場推廣方面,俄羅斯與德國、挪威等大力發展電動汽車的國家相距甚遠。
有數據顯示,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大約有2000輛電動汽車,而且每年以10%-15%左右的速度增長。為了支持電動汽車的發展,7月20日,負責交通事務的莫斯科副市長馬克西姆·利克蘇托夫公開表示,莫斯科是一個擁有1250多萬人口的大城市,它將與世界其他國際大都市一樣,順應交通運輸業電氣化的發展趨勢。
利克蘇托夫說,作為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計劃從明年起每年安裝200個充電站。到2023年,莫斯科將擁有大約600個公共充電站。他認為,只有充電基礎設施在城市大量出現,才能刺激電動汽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發展充電基礎設施外,莫斯科還規劃了未來公共交通的改造。據悉,未來8年,在莫斯科運營的內燃機客車車隊將全部被綠色能源客車取代。此外,根據俄政府的計劃,到2024年,俄將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313億盧布(約合人民幣27.21億元)。
推廣電動汽車,充電樁優先
俄經濟部發布的《國家電動汽車發展規劃》顯示,俄計劃到2030年在電動汽車領域投資4180億盧布(約合人民幣363.37億元),其中1535億盧布(約合人民幣133.44億元)來自國家預算和資金,據俄羅斯商報報道,足以看出俄羅斯發展電動汽車的決心。
由于氣溫對純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影響巨大,作為世界上最寒冷的國家之一,俄羅斯僅僅依靠電動汽車來支撐道路交通是否可行?
根據查閱的資料,只有當溫度在0℃以上、50℃以下時,動力電池組才能正常工作。一旦溫度異常,動力電池的放電容量和放電范圍就會下降。同時,與高溫相比,低溫對動力電池組的影響更大,因此在寒冷的冬季,純電動車的續航里程甚至會下降40%。
以莫斯科為例,該市雖屬溫和的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但極端天氣十分頻繁。年平均積雪期146天,年平均零度以上氣溫僅194天。這表明,如果沒有大量的充電基礎設施,俄羅斯很難在本國推廣電動汽車。
氫能或成俄轉型“最終解決方案”
莫斯科已成為俄羅斯汽車工業電氣化轉型的縮影。盡管大量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已成為國內推廣電動汽車的前提條件,但在這個全球最大的國家布局高密度充電樁并不現實。因此,外界對俄羅斯汽車產業轉型方向的猜測與氫能無限接近。
俄羅斯擁有世界65%的天然氣儲量和20%以上的天然氣產量,已成為世界上潛在的氫能供應國。2020年,氫能將首次俄羅斯列入國家能源戰略,并確定2024年氫出口20萬噸、2035年出口量10倍的目標。
根據今年4月發布的《2024年制氫發展規劃》,俄羅斯計劃依靠天然氣投資和擴大制氫產能,包括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制氫。作為該計劃的重點任務之一,俄羅斯未來將在交通運輸領域刺激國內市場對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需求。今年7月,俄工貿部長和俄羅斯總理證實了俄將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消息,稱已開始投入這一領域的研發工作,并透露氫燃料電池汽車將于2024年投產。
雖然從地域到氣候、環境,俄羅斯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前景并不明朗,但從“從電到氫”的戰略規劃和部署可以看出,作為化石能源大國的俄羅斯也渴望能源的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