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王志剛:加快解決氫成本高和重載燃料電池商用車商業化難問題
近日,以“新發展格 局與汽車產業變革”主題的2021年百人會“云論壇”在北京舉行。會上,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發表了演講。王志剛指出,針對當前氫成本偏高和重載燃料電池商用車商業化難的問題,一方面推進大功率長壽命燃料電池系統、高密度車載儲氫與供氫技術攻關,另一方面強化氫的制-儲-輸用全鏈條技術研究,組織實施“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帶動氫能供應體系建設,為加氫站等配套設施建設和氫能關聯產業發展打下基礎。
2、總投資6億元,江蘇清能氫燃料電池項目落戶兩江新區
近日,兩江新區舉行“邁好第一步 見到新氣象”重點招商項目集中“云簽約”活動,共簽約37個項目,簽約總金額185.56億元。 其中,總投資6億元的江蘇清能項目將在兩江新區打造完整覆蓋燃料電池主要應用場景的生產研發基地,全面覆蓋公路運輸、軌道交通、特種車輛、港口設備、船舶運輸、固定電站和備用電源的各種大功率應用。江蘇清能新能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弛表示。“我們的技術參數位于國際前列,中西部地區有大量氫燃料電池的應用場景,將扎根兩江,全力做好應用示范和推廣。”
3、零下34℃冷啟動一次成功!濰柴氫燃料電池低溫環境運行穩定
日前,濰柴聯合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對氫燃料電池重卡開展國內首次寒區試驗。這次測試也是國內的重卡、輕卡、客車等多領域氫燃料電池商用車首次共同接受寒區的檢驗。據最新消息顯示,濰柴氫燃料電池在-34℃低溫冷啟動一次成功。氫云鏈了解到,2020年上半年,濰柴動力建成兩萬套級產能的燃料電池發動機及電堆生產線,并在濰坊、濟南、聊城三地推廣220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開通10條氫燃料公交專線,累計運營里程超過200萬公里。公司燃料電池發動機在公交車領域應用和商業化逐漸成熟。
4、大連化物所燃料電池團隊獲中科院2020年度科技促進發展獎
近日,中國科學院2021年度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上,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張濤宣讀了中科院2020年度科技促進發展獎獲獎團隊。其中,新一代氫燃料電池技術研發及應用團隊(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此殊榮。據悉,為推動科學技術研究面向國家和地方需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科學院自2014年起特別設立“中國科學院科技促進發展獎”,對在服務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社會公益等科技創新活動中做出重要貢獻的集體予以表彰。
5、搭載捷氫科技燃料電池系統,16輛常熟氫能公交上路運營
近日,由常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常熟交通運輸局主辦,上海捷氫科技有限公司、金龍聯合汽車工業(蘇州)有限公司、常運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承辦的“氫”芯“常”見,清新城市,”常熟市燃料電池公交車交車儀式”在常熟國際展覽中心正式舉行。據悉,此次交付的16輛海格牌燃料電池低入口城市客車整齊排列,他們都搭載了捷氫科技拳頭產品——燃料電池系統PROME P390,將陸續投入常熟135路公交線路運營,始發常熟高鐵站,終至常熟高新區武夷山路,全程約26公里。
6、匯豐:到2030年電解制氫126GW,供應1500萬噸綠氫
近日,匯豐發布相關報告,深入探討蓬勃發展的氫氣行業的供需趨勢。報告指出,2020年是氫能的繁榮第十年。到2030年,匯豐估計總安裝電解器容量為126GW,供應1500萬噸綠氫(實現2018年全球純氫需求22%增長)。據悉,綠氫的需求來自很多方面,氫能在能源轉型中可實現大規模可再生能源系統集成及發電、實現跨種類跨地區的能源分配、為可再生能源系統提供緩沖、幫助交通運輸脫碳、幫助工業用能脫碳、幫助建筑供熱供電脫碳、充當可再生能源原材料。
7、西門子能源與穆巴達拉簽署MoU,推動中東綠色氫經濟
近日,西門子能源與穆巴達拉簽署MoU,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推動尖端技術、設備制造以及綠色氫和合成燃料生產的投資和開發;據悉,西門子能源正在推動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綠色氫生態系統的發展。阿聯酋穆巴達拉投資公司CEO表示:“穆巴達拉堅定的致力于發展阿聯酋的氫能經濟,我們期待在這一重要的新興能源領域擴大與西門子能源的聯系。”通過這種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我們希望能夠利用阿布扎比的堅實基礎來生產和銷售綠色氫,展示強大的業務案例并吸引對新設施的投資和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