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鋰電池、光伏發電等新能源受到追捧后,氫能以其無污染、高熱值的優勢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根據中國氫能聯盟的最新預測,2025年中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到2050年,氫能需求將接近6000萬噸,氫能占中國終端能源體系的10%以上,產業鏈年產值將達到12萬億元。近日,深圳、重慶、上海、河南等50多個城市陸續出臺地方氫能補貼政策,不僅涉及整個產業鏈,而且補貼力度也不小。大灣區多家企業紛紛爭相拓展氫能市場,包括燃料電池動力系統解決方案和制取、儲運等上下游業務。不少市場參與者認為,氫能產業已經站在風口上,未來將迎來良好的投資機遇和前景。
數十臺氫氣設備助力北京冬奧會綠色奧運
隨著世界上許多國家推動碳減排和碳中和,氫能作為重要的新能源之一,可能成為21世紀世界能源領域的重要能源。氫能的優點是燃燒熱值高,是焦炭的4.5倍、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氫燃燒產物是水,是世界上最干凈的能源,遠優于核電、鋰電池和光伏,后三種廢棄物處理令人頭疼、難以解決。
僅2025年國內氫能市場就達到萬億規模,自然吸引了大灣區無數企業積極參與競爭機遇。深圳作為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大量企業涉足氫能產業鏈,抓住該領域巨大的發展機遇。
中集安瑞科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清潔能源裝備的龍頭,在高壓氣體儲運裝備領域一直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早在氫能被定義為一種能源之前,它就已經在生產氫氣管束運輸車輛、站用儲氫瓶組等氫能儲運裝備。公司是氫能領域最早發力的企業之一。到目前為止,其氫能裝備已經布局在制、儲、運、加和用等氫能核心裝備和服務領域。上游方面,公司與鞍鋼合作成立合資企業,打造利用焦爐氣聯產氫氣制LNG的端到端示范項目;在中游領域,公司已成為氫氣管束運輸車、站用儲氫瓶組、液氫儲罐等先進裝備制造龍頭;在下游領域,公司擁有國內領先的三型車載儲氫瓶制造技術,并與挪威四型瓶巨頭Hexagon purus成立車載儲氫瓶和供氫系統合作公司,拓展中國乃至東南亞的車載儲氫瓶市場。
備受關注的北京冬奧會即將舉行,中集安瑞科提供了大量氫氣設備。北京冬奧會大規模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和氫火炬的使用,充分體現了國家大力擴大氫能應用場景的發展趨勢。截至目前,中集安瑞科的中集氫能已為北京冬奧會和殘奧會提供了30多臺氫氣管束集裝箱、10多臺50mpa儲氫瓶和1臺全集成加氫站設備,并在“液態陽光”綠色甲醇站設立了制氫加氫站示范項目等氫能裝備。未來,公司還將以全系列、多品種的氫能精品裝備助力北京冬奧會碳中和。
深圳國氫伙車廠推物流車、環衛車、重卡、客車等
同樣,作為深圳氫能領域的重要企業,從事燃料電池動力系統解決方案和燃料電池產業生態閉環解決方案的深圳國氫新能源董事長王成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司擁有高性價比的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研發、制造和滿足中國市場應用場景開發能力和加氫站核心設備研發、生產和整站設計建設能力,在氫能產業鏈的關鍵環節進行布局、整合、匹配、創新,建立完善的燃料電池產業生態閉環解決方案,打造“車+站+網”一體化氫能產業集群,降低氫燃料車輛全生命周期總成本,提供最佳的產業閉環解決方案。
他說,根據國家甲級燃料電池測試標準,深圳國氫新能源在深圳設立了測試實驗中心,堅持自主創新和技術開發,部分領域國產化率達到100%。目前已形成完整的產品鏈,燃料電池系統產品功率覆蓋30kW-135kW,均已完成國家強制檢驗認證,具備批量裝車能力,基本實現了燃料電池在商用車領域的應用需求。在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產品的應用方面,深圳國氫新能源與國內多家一線汽車廠聯合推出了物流車、環衛車、重型卡車、公交車等車型。據王成林介紹,自2019年以來,配備國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的中重型物流車已在大灣區大規模商業化市場運營,累計行駛里程近百萬公里。2021年,天津首批49T氫能重型卡車交付已完成。
往期精選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