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氫能源汽車是以氫為主要能量作為移動的汽車,在汽車行業內方興未艾。作為一種新能源車型,充能時間短,只需要5分鐘,而充滿卻可以行駛1000公里。但是當前市面上的氫能源汽車基本上都是氫燃料電池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需要通過催化劑鉑把氫氣轉化為電能。對此,許多人大惑不解,氫氣作為一種燃料,為什么不能直接燃燒,反而要轉化為電能,并且鉑的價格十分昂貴,這未免有些得不償失。
氫氣內燃機早就有前人提出并進行了實驗。1841年,英國就率先發布了一個用氫氧混合氣體工作的發動機的專利,21世紀以來,不少像福特、三菱、馬自達、FEV等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都在研發氫氣內燃機,也出現了一些概念產品;一部分氫內燃機甚至還進行了量產,比如寶馬研發的燒氫氣的寶馬7系,豐田也研發出了三缸1.5T的氫燃料卡羅拉運動版,還參加了“富士SUPER TEC 24小時耐力賽”。但是這些歷史都證明,氫氣內燃機相比于燃料電池可以直接將化學能轉換為電能,其能量轉換效率較低,如此使用實在太過奢侈。那么,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
1、氫氣內燃機效率低
燒氫氣的寶馬7系可以容納8公斤的氫氣,但是燃料消耗量卻是3.7kg/100km,最多只能續航201公里,和一些微型電動車不相上下。而且,這輛汽車的加速性能也很差,輸出僅有260馬力,完成零百加速需要9.5秒。而氫燃料電池車性能更好,豐田的MIRAI可以儲存5.6Kg氫氣,加一次氫就能行駛1003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才0.55公斤氫氣/100 公里,顯而易見,燃料電池效率比氫內燃機要高得多。這主要是因為氫氣的體積能量密度和點火能量低,燃燒速度太快,因此氫氣內燃機不能像普通汽油車一樣,通過提高壓縮比來提升動力和燃燒經濟性。
2、氫氣內燃機安全性低
雖然氫氣與汽油相比更安全,逸散速度快,不容易沉積。但氫氣內燃機卻要比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安全性差一些。就是因為氫氣用分子的形式附著在具有滲透性的薄膜上,然后從燃料電池的陽極進入,氧氣則從燃料電池的陽極進入。之后由催化劑鉑發生作用,讓陽極的氫分子分解形成電流和水。由于氫氣的存在形式不屬于氣體或液體,所以不容易發生爆炸。而氫氣內燃機則不同,因為溫度過高,所以很容易提前點燃氫氣和空氣的混合氣體,甚至在進氣門還沒關閉之前就點燃,從而出現回火、爆燃這些危險情況,還會出現爆炸。
所以,氫氣內燃機這條路線基本上已經被否定了,主要還是因為氫氣內燃機終究還是內燃機,就算是研究了上百年的汽油內燃機,目前效率上限還是卡在50%左右,目前最高的熱效率就是45%,因此氫氣內燃機遠不如氫燃料電池更有潛力。
當前氫燃料電池汽車也面臨著很多的問題,例如氫氣如何大規模運輸和儲存,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氫燃料電池汽車要想普及,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