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業收入35.27億元,同比增長34.7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92億元,同比增長138.39%。”這是鴻達興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半年業績,鴻達興業是如何實現凈利潤翻番的?日前,中國化工報社石油和化工上市企業高質量發展調研組來到鴻達興業全資子公司揚州-江蘇金材科技有限公司。
調研組了解到,此次業績的取得,得益于鴻達興業緊跟國家戰略,下棋高端,走在前列。在轉型中求發展,不斷拓展產業鏈布局,擁有完整的聚氯乙烯(PVC)產業鏈、土壤修復產業鏈、氫能產業鏈,形成獨特的循環經濟產業圈。
新材料應用成新增長點
鴻達興業積極響應國家政策,不斷拓展產業鏈布局,加快產業優化和資源整合,打造更可持續、更穩定的核心競爭力。
鴻達興業擁有“資源—電力—電石—PVC/燒堿/土壤調理劑—下游產品加工—電子貿易及供應鏈業務”的PVC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鏈后,利用PVC產業鏈的基礎優勢,土壤修復和氫能相繼發力,逐步形成“土壤調理劑-土壤改良-綜合開發利用”一體化土壤修復產業鏈和“制氫、儲氫、運氫、氫能”的氫能產業鏈。
PVC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鏈是鴻達興業的基礎產業,長期以來一直處于全國第一梯隊。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調研組:“現在宏達興業充分利用自身在上游生產、下游應用、稀土添加劑等方面的優勢,開發新型節能環保PVC產品,包括PVC等環保材料生態房屋、預制房屋和塑料模板。 .”
目前,下游領域的PVC藥用包裝材料、藥用高阻隔PVC材料、PVC抗菌材料等市場熱銷,成為鴻達興業在PVC行業新的增長點。
站上氫氣和土壤改良出風口
與PVC鏈上的傳統業務和新業務相比,氫能源和土壤改良是鴻達興業近年來重點關注的新業態。隨著國家綠色發展政策的實施,氫能、土壤改良成為國家重點扶持的新興產業,公司正迎來新的發展趨勢。
在土壤改良方面,鴻達興業的全資子公司西部環保有限公司利用副產品自主研發了一系列適用于不同土壤的調理劑產品,可用于處理酸性、堿性和鹽漬土,幫助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在土壤修復技術提升和相關修復試點成功的基礎上,鴻達興業的土壤修復業務正在提升。目前業務范圍覆蓋廣東、廣西、江西、浙江等省區,并提供銷售至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越南、哈薩克斯坦等地。
在氫能領域,公司全資子公司內蒙古烏海化工有限公司和內蒙古中谷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位于資源豐富的蒙西地區。擁有豐富的優質煤炭資源和裝機容量,具備發展氯堿和氫能產業的能力資源和成本優勢。因此,鴻達興業在制氫方面具有突出的成本優勢。
調研組了解到,目前,鴻達興業依托在氯堿制氫方面的技術和經驗優勢,以及產量大、純度高、成本低等優勢,大力開發氯堿制氫的綜合應用和市場氫能,并成功打造了氫能制造和液態氫工廠、加氫站等項目的儲存、建設和運營的整個上游產業鏈,推動了制氫、儲氫、氫運輸和氫能應用的產業化。
值得一提的是,鴻達興業先后與法國液化空氣、日本旭化成、日本東芝等世界500強企業建立了氫能戰略合作,鴻達興業在氫能相關產業的領先地位凸顯。
制度創新驅動業務協同發展
作為國務院批準的全國唯一一家塑料電子交易所,廣東塑料交易所是鴻達興業的全資子公司。鴻達興業利用該平臺,充分整合利用互聯網、現代物流、信息技術、上下游資源等優勢,提升塑料化工供應鏈一體化管理規模,推進新材料聯動、環保等業務與互聯網業務和融合。
目前,鴻達興業已形成“氫能、新材料、環保、交流”四大業務協同發展的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鏈,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繼續堅持“以化工新材料為基礎,以資源能源為翅膀,發展環保業務”的循環經濟發展戰略。成為國內最具競爭力的氯堿新材料制造商。在做大做強氯堿業務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產業鏈協同效應,發展循環經濟,繼續推進氫能、土壤改良、PVC生態住宅等綜合應用發展環保材料、塑料交易所綜合電子交易服務。
四大業務協同發展的背后,是制度創新驅動。調研組了解到,鴻達興業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管理創新,積極探索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公司與中科院、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包頭稀土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學、揚州大學等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并充分發揮優勢產學研平臺,充分發揮上下游產業鏈協同效應效果。
數據說明一切,在多年技術開發創新的帶動下,鴻達興業擁有PVC產能110萬噸/年,燒堿產能110萬噸/年,電石產能162萬噸,其中40萬噸/年在建PVC產能5萬噸/年,在建項目全部達產后,營業收入有望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