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吧,氫茅,用力點!!”8月11日上午10時44分,一位名為“破釜沉舟不后退”的網友在美錦能源(000723.SZ)的股票吧留下了這樣一句話。
當天下午2點左右,美錦能源收盤漲停,收于13.35元。
8月11日,滬深兩市115只“氫能概念股”中有102只上漲,其中11只漲停,全柴電力(600218.SH)成為領漲股。
日前(8月10日),工信部表示,將支持發展零碳排放氫發動機。“下一步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制定氫能發展戰略。”
“漲停是市場的選擇。”8月11日,美錦能源證券部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公司2020年產銷氫能源汽車324輛,“今年上半年的數據尚未出爐,投資者可關注到我們的中報。”
不過,在市場普遍看好的背景下,8月11日晚間,全柴動力發布風險預警公告稱,“公司氫燃料電池產品尚未通過市場商業應用驗證,商業化進程存在不確定性。與燃料電池業務相關的資產規模較小,沒有營業收入。”
氫能消息繼續向好
8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回應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5736號建議,“下一步,我部將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制定氫能發展戰略,研究推廣使用氫內燃機,被包括在內以支持它。”
除了工信部的消息,注意到,“氫能概念股”的上漲也是來自海外的利好消息。
8月9日,美國參議院民主黨人宣布了一項3.5萬億美元的預算計劃,要求通過稅收減免和贈款來鼓勵“清潔能源”制造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
德國國家氫能委員會近日還發布了《德國氫行動計劃2021—2025》,提出了包括收購綠色氫在內的80項措施,以有效實施國家氫能戰略。
事實上,上周全球氫能板塊大幅上漲,其中漲幅最高的海外個股包括燃料電池能源(FCEL)、布魯姆能源(BE)、普拉格能源(PLUG)等。
A股“氫能概念股”的行情源于上周四,即美錦能源8月5日漲停,此后8月6日繼續漲停,并在8月11日收獲了第三個漲停。
美錦能源8月9日公告稱,公司不存在應披露但未披露的重大事項,不存在處于籌劃階段的重大事項。
8月11日,美錦能源證券部工作人員介紹,公司現已形成“膜電極MEA——氫燃料電池電堆——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總成——整車制造+加氫站”較為完整的綜合產業鏈,公司在氫能行業還沒有一兩天的時間,所以最近股票的上漲是市場投資者的選擇,我們不知道為什么,也不知道是不是相關的消息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
8月11日,氫能板塊大漲
全柴動力最近幾天也上漲了,該股在8月6日至11日的4個交易日內獲得3個漲停板。一個多月以來,8月11日以12.96元的漲停價收盤,創下該股自2019年9月18日以來的新高。
8月11日,聯系全柴動力證券部。一名工作人員以“證代不在座位上”為由拒絕咨詢。
從8月6日至10日的交易數據來看,機構投資者已經開始買入全柴動力。
“看起來很漂亮”的氫能
據國際氫能委員會預測,到2050年,氫能將創造3000萬個就業崗位,減少6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創造產值2.5萬億美元,預計占比18%全球能源。
正是基于如此光明的前景,眾多上市公司加入了“搶氫”戰團,但實現盈利的企業卻寥寥無幾。
“主要是布局,現在賺錢是不可能的。”一位江蘇私募基金人士表示,氫能只是概念層面,實現規模盈利還需要很長時間。
對于涉及氫能概念的A股上市公司,也處于布局階段。
美錦能源集團成為美錦能源控股股東后,2017年公司轉型發展氫能產業。
盡管美錦能源在2020年年報中將氫能源產業描述為“繁榮的未來”,但為公司帶來巨額收入和利潤的卻是焦化行業,其引以為豪的氫能源汽車僅售出324輛,比2019年的391輛下降17.14%。
6月25日,美錦能源披露了今年半年度業績預測,上半年利潤在11億元至15億元左右,較2020年同期增長約16-22倍,但業績增長主要來自煤炭和焦炭行業。
全柴動力也在2017年開始布局氫能產業,當年,全柴動力成立安徽元雋氫能源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元雋”)。 2020年9月,全柴動力與中能源工程集團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全椒全瑞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安徽中能元雋氫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能元雋公司”)。
2021年1月,全柴動力再融資7.5億元。其中一個項目是“氫燃料電池智能制造建設項目”,擬利用募集資金投資1億元,該項目的主體為中能元雋公司。
8月6日晚,全柴動力發布公告稱,為加快市場推廣,中能元雋公司擬吸收合并安徽元雋。合并完成后,安徽元雋的獨立法人資格將被依法取消,其全部資產、債權、債務和業務將由中能元雋依法繼承。
注意到中能元雋公司和安徽元雋目前均無營業收入,均處于虧損狀態。
8月11日晚,全柴動力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稱,公司氫燃料電池產品尚未通過市場商業化驗證,商業化進程存在不確定性,與氫燃料電池業務相關的資產規模較小,非主營業務,無營業收入,未來技術研發、產品競爭力、盈利能力均存在不確定性。同時,氫燃料電池產業發展仍處于初期階段,市場規模化商業化存在不確定性。即使投產,預計對上市公司整體業務的影響也不大。
濱化股份(601678.SH)也于8月11日漲停,其董事長朱德權在去年10月對媒體表示,“力爭建成符合科創板掛牌條件的氫能變電站,大約三年后登船,公司的建設為濱化新能源戰略轉型及五年后的發展開辟了戰略空間。”
“我們不知道漲停的原因,但氫能行業一直在這樣做。”8月11日,濱化股份證券部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該公司主要提純燒堿副產氫氣,用于擴產氫能源產業鏈。“至于是否盈利,請以公告為準。”
誰將成為市值萬億的“氫茅”
“十四五”是我國能源工業進入減碳節能和碳達峰、碳中和的新階段。氫作為來源廣泛、清潔、無碳、靈活高效、應用場景豐富的二次能源,在政策、市場、技術等方面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7月19日,河北省能源局發布關于印發《河北省氫能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其中稱,河北省將共建設100座加氫站,2025年,燃料電池汽車規模將達到1萬輛,實現規模化示范,擴大氫能在交通、儲能、電力、熱力、鋼鐵、化工、通信、天然氣管道混輸等領域的應用。
海通證券研究報告指出,河北省是第一個出臺氫能專項“十四五”的省份,可見河北省對發展氫能產業的重視程度。“我們認為氫能是新能源的重要發展方向,在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的背景下,可能會為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做出貢獻。”
正是基于政策的推動,氫能產業雖然不能“賺錢”,但依然受到產業資本的追捧。更多投資者疑惑,氫能市場是否也能產出萬億美元的“氫茅”?
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1日,115只“氫能概念股”中,目前市值超過1000億的有3只,分別為4661.63億隆基股份和2236.5億的陽光電源(300274.SZ),而寶豐能源(600989.SH)則是1309.4億元。
今年4月,隆基宣布正式進軍氫能源行業。光大證券認為,隆基積極布局氫能源,與中石化推進綠色氫合作,為能源供給側改革和保障能源安全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為隆基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不過,隆基股份在“氫能概念股”大幅上漲中并未大放光彩。8月11日,它們單日下跌1.33%,收于86.12元。該股已連續4個交易日下跌。
8月11日,隆基股份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公司氫能生產線還在建設中。
陽光電源今年6月宣布投資億元設立氫能子公司合肥陽光氫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程程為氫能事業部總裁兼陽光電源副總裁。在今年5月的投資者互動平臺上,陽光電源表示,“公司將努力成為全球領先的綠色氫系統解決方案和服務提供商。”
此外,寶豐能源于2019年啟動了國家級太陽能電解儲氫及應用示范項目,目前已投產10臺。
上述私募基金人士表示,如果在氫能概念股中發現一家市值萬億級別的公司,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在氫能領域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研發能力,公司業績由創新和科技驅動決定;二是可以率先獲得規模優勢,通過產品和服務贏得市場和客戶;第三,全球化程度高,不僅是海外收入,還有海外資源布局和戰略投資。”